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墨西哥湾石油泄漏危机管理中的美国软实力及其对中国政府的启示

墨西哥湾石油泄漏危机管理中的美国软实力及其对中国政府的启示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Edition o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美国软实力的构成中,除了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外,还包括跨国公司控制力。在BP石油泄漏危机管理中,美国政府、石油行业、当地民众、非政府组织、新闻媒体、BP公司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着制衡关系,而起关键推动作用的是美国政府和媒体。通过"飓风效应"和"螺旋桨模型"的分析,揭示了美国政府在BP公司石油泄漏危机治理中运用跨国公司控制力、发挥软实力的内在社会机制。对中国政府如何运用软实力,管理由跨国公司引发的公共危机方面提出了三点建议。
基金:2008国家社科重点项目(08AZX010); 上海财经大学211项目;
关键词:BP公司; 石油泄漏; 软实力; 跨国公司; 控制力;
引言:

年来,跨国公司对中国的投资呈现迅猛增长之势,中国已连续多年保持着全球第二大外资吸收国的地位,至2010 年,中国利用外资规模达到1 000亿美元,其中跨国公司的投资占相当比重。至2010年7 月,仅上海一地,跨国公司认定的地区总部已达203 家,外资研发中心达311 家。但对跨国公司控制不力会造成社会问题,如2011 年6 月发生在中国的康菲石油公司渤海漏油事件。因此,强化对跨国公司的控制力、落实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成为中国当前紧迫而现实的问题。约瑟夫·奈将“跨国公司控制力”列为国家“软实力”重要组成部分[1]。他认为,“软实力”( softpower) 是与“硬实力”( hard power) 相对应的“同化式实力”。美国软实力的构成中,除了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外,“同化性力量的另一个来源是跨国公司”。他引用苏珊斯特兰奇的话说:“华盛顿可能失去在美国国土上的某些跨国公司的权力,但是这些公司的经理们却仍然持有美国的护照,美国的法院仍然可以传讯他们,而且在战时或国家处于紧急状态时,这些跨国公司将首先听命于华盛顿。同时,美国政府已得到了对美国经营的许多外国公司的新的权力。因为这些外国公司敏锐地发现,美国市场是最值得竞争的目标”[2]。但美国如何施展对跨国公司的控制力以提高自己的软实力,约瑟夫·奈并未详加论述。而2010 年4 月英国石油公司在墨西哥湾的石油泄漏案,却为观察并剖析这一过程提供了极具研究价值的样本。本文运用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模型和软实力的螺旋桨模型,阐释美国政府在危机管理中的自我修复机制、广泛参与机制和制约平衡机制,从而揭示美国政府运用跨国公司控制力、展示美国软实力的内在社会机制。

作者:
万君宝 汤超义
作者单位: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研究生部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