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视觉人称:绘画与影像艺术作品中的感知视角

视觉人称:绘画与影像艺术作品中的感知视角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视觉的人称变化对观看的结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合适的视角既是合理观看的前提,也是艺术理念得以传播的先决条件。作品中事件行为主体的观看视角(第一人称视角)强调观者体验感知并沉浸其中,在心理上产生审美移情;事件旁观者视角(第三人称视角)与无行为主体假想视角强调叙述,更注重对事件本质的掌控。通过对视角的人称定位与变化的研究,将有利于更好的理解作品创作目的并协助创作,同时实现全方位、多维度视觉上的审美共识。
关键词:视觉人称; 逆向注视; 视角偏差; 人称换位;
引言:

一般来说,对人称的视角要求都体现于文学作品的叙述环节,典型案例如Ma ugham(英国小说家、戏剧家,擅长以第一人称方式写作)的第一人称小说以及稍后的意识流小说。实际上,视角的人称定位与转变更直接的体现于视觉本身,它不但影响了人们的感知习惯,也决定着对同一对象的不同认知与理解程度的变换,进而左右了人们在审美乃至世界观上的差异。换句话说,也就是视觉感知的人称变化要比在话语叙述中更为丰富也更加复杂,通过不同的视觉记录形式,我们可以在绘画与影像艺术作品中觅得这种感知的差异性,而对不同视点的采集以及数据分析,将有利于更好地理解作品创作目的并协助创作,同时实现全方位、多角度视觉维度上的审美共识。

作者:
邵婕 朱峰
作者单位:
南昌航空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