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世纪伊始,70后诗人崭露头角,他们的创作让人耳目一新,给多少有些冷清的中国诗坛带来一份热闹和生气,同时也招来不少的争论。沈浩波被认为是70后诗歌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集中考察他的诗歌创作和诗学主张,以其诗中所引用的中国古典诗歌为切入点,可以从一个微观的角度透视其创作的基本精神取向。沈浩波1998年发表《谁在拿90年代开涮》一文,以引人注目的姿态进入诗坛。这篇文章成为引发1999年中国先锋诗歌界“民间立场”和“知识分子写作”论争的重要导火索。2000年7月沈浩波和一些朋友发起创办《下半身》同仁诗刊,并写作《下半身写作及反对上半身》,在中国文化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先锋诗歌的走向。在引起广泛争议的《下半身写作及反对上半身》一文中,沈浩波在谈到中国古典诗歌传统时说:“我们尤其厌恶那个叫做唐诗宋词的传统,它教会了我们什么”,“唐诗宋词在很大程度上使我们可笑地拥有了一种虚妄的美学信仰,而这,使我们每个人面目模糊,丧失了对真实的信赖”。① 这可以说是沈浩波的宣言,从中可见其某种文化姿态。对于中国古典诗词的背离,也可视为其目标。但检视沈浩波的创作,又可以发现实际的情形非常复杂,在他的创作中,呈现出一种先锋与传统相互纠结的矛盾形态。从这种矛盾形态中可以发现在沈浩波先锋姿态的背后隐藏一种复杂的文化情怀,这就是经由向古典诗歌传统的致敬抵达一种充满创作活力的先锋形态。在沈浩波的创作中,涉及到中国古典诗歌的篇目大致有《成都行》、《清辉玉臂寒》、《福州,福州》、《饮酒诗》、《生死与共》、《我醉欲眠君且去》、《从此君王不早朝》、《赤子》和长诗《蝴蝶》,组诗《福州、宁德,与诗人还非在一起》等;另外还有散见于其他篇目中的古典意象,如《秋思》、《坟茔记》和《凉热》,等。沈浩波的创作量很大,尽管这些篇目在他的诗歌中所占比重不算太高,但在70后的先锋诗人中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现象。因其角度较小且以集束式出现的缘故,对此进行一个比较系统的考察,有其实际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这些篇目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引用古典诗歌,如《饮酒诗》、《生死与共》和长诗《蝴蝶》等;二是化用古典诗歌,如《清辉玉臂寒》、《福州,福州》和《我醉欲眠君且去》,等。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