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开发区数量最多、类型最齐全、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其核心城市上海是最具竞争优势,领先于长三角地区其他核心城市。长期以来,以长三角地区为代表的中国制造业通过生产要素价格较低的比较优势加入国际分工,并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但是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世界经济陷入衰退期,国外需求的下降直接导致了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低端产品出口减少,外向型程度较高的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受到了前所没有的打击,对长三角地区产业的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引起了许多学者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马春辉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分析了产业集群形成和城市化发展的关系。[1]周彩红和李廉水考察分析长三角都市圈联动发展,提出了降低长三角合作中的磨擦冲突,积极促进产业分工和技术合作等建议。[2]李廉水和周勇以长三角地区为例分析了产业技术创新指标的评价体系。[3]陈建军通过计算得出2002年上海与浙江、上海与江苏、浙江与江苏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认为处于相同或相近的系数的产业同构的经济相近。[4]靖学青分析了制造业的产业同构问题。[5]李廉水和周彩红基于长三角协整检验与脉冲响应函数的实证分析,运用相似系数等方法分别对长三角制造业产业层次、行业层次和产品层次的区际分工状况进行测度计算。[6]周彩红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南京、上海和杭州的制造业进行比较分析。[7]陈素青对长江三角洲15个主要城市的产业结构转换影响因素系统分析。[8]本文对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现状、潜在过度竞争、产业协同发展的必要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用Eviews[9-10]统计软件将两者联系起来做相关的分析,得出结论。为产业协同发展与优化产业结构方面提供决策参考。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