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抑制机制作为一种注意的选择机制, 是个体通过抑制对干扰物的信息加工来促进对目标物的选择的。分心抑制, 又称分心物特性抑制, 就是个体选择性注意中抑制能力的一种体现, 它表现为个体在一项任务中, 会对目标以外的无关信息和物质特性进行主动的抑制, 从而更好地识别目标、完成任务。具有较强抑制能力的个体通常能更好地完成认知作业[ 1] , 在创造性思维[ 2] 、工作记忆测试[ 3-4] 等任务上有更好的表现。这表明, 抑制机制与个体广泛的认知因素相联系, 会影响人的学习。目前, 研究抑制机制的基本实验范式为负启动范式。记忆提取抑制表现为一种选择性的记忆提取,即对存在于记忆中影响当前任务的无关信息的提取进行主动的抑制。Anderso n 等人认为, 个体在提取记忆信息时, 与当前目标无关的记忆信息对目标的提取有干扰作用, 所以要想提取目标信息就必须压制这种干扰, 也就是所谓的记忆提取抑制[ 5] 。这与分心抑制作为知觉水平的选择性注意有所不同, 记忆提取的操作对象是记忆表征, 其输出的结果是意识能体验到的记忆, 而不是知觉形象[ 6] 。记忆提取与遗忘直接相关, 能否正确地提取记忆信息是衡量个体学习好坏的重要指标。关于记忆提取的研究多采用词表测试等方式, 但也有研究证实, 采用负启动范式研究记忆提取抑制同样可行[ 6] 。学习困难作为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课题一直受到广泛关注。以往的研究者曾采用st roo p 颜色命名任务和正、负启动技术分别对学优生和学困生进行比较[ 7-8] 。实验结果表明, 学困生在完成任务时抑制分心物干扰的能力差。还有大量研究证实, 学困生存在显著的工作记忆缺陷[ 9-12] ;数学学困生在工作记忆广度和加工速度上都明显不如正常学生[ 13-14] 。这表明, 学困生在抑制能力上存在不足, 同时数学学习困难与工作记忆还存在密切关系。那么, 对于数学学困生而言, 这种抑制能力的不足仅仅是源于对知觉水平的干扰物的特性抑制困难, 还是与已存在于记忆中的无关信息的提取抑制困难有关呢? 关于这个问题目前并没有直接的研究对其进行解释。因此, 本研究采用负启动实验范式, 通过比较数学学困生与学优生在分心抑制和记忆提取抑制上的差异,来探讨数学学困问题, 以期能够为了解数学学困生的认知特点, 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能力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