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江西社会科学杂志 > 当代哲学的“亟切之事”

当代哲学的“亟切之事”

江西社会科学杂志
Jiangxi Social Sciences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当代哲学面前有一个无法避开的语义逻辑问题:“世界”词项存在着明显的指称关系模糊性和指谓涵义欠确定性。既往绝大多数哲学家几乎都忽视了,“世界”一词的概指状态实际上重复或雷同于常识的“宇宙”概念和广义的“自然”概念,人们大多是在该词的分指状态即“紊乱的多义性”意义上使用之。如此词义学缺陷,明显地从常识层次上反映了中西方人们所共有的认知空白。海德格尔则是哲学史上的一个罕例,他曾明确指出过这个常识性空白对所有哲学立论的深层次负面影响,并称消除此常识性空白为哲学的“亟切之事”。
【关键词】 哲学; 常识; 世界; 词义学; 哲学逻辑;
引言:

【前言】在每一历史时代,哲学总是要过问一些极具广泛影响力的常识性问题的。一方面,无论哲学作为一门知识学科来说它的学术内容有多少玄机或它的学术品味有多高,它只能生存于现实的社会历史生活之中,因而肯定会遇上一些与它自身的生存密切相关的常识性问题。另一方面,无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借助于旧有经验和许多实证知识学科方法来解决无数大大小小的常识性问题,但总有一些常识性问题是无法用经验和实证方法来解决的,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问题迟早总要被直接提交给哲学。当代哲学面前至少也有这么一个常识性问题。我们稍加细心便能看到,人们)))包括哲学家在内)))迄今并未赋予自己时常提到的/世界0一词以确切的指谓涵义,人们甚至不懂自己所用的/世界0一词究竟指的是什么?与此密切相关的另一学术现象则是,当今多数哲学家都有一种/共识0;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0、哲学的主要学术目的是探究世界的最一般规律。这里似乎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既然连/世界0究竟为何物也未弄清,哲学家们又怎么能够确立那个/共识0的有效性呢?!当代哲学显然遇上了一个它无法回避又关系到自身本质和学科前景、且兼具常识学术双重价值意义的问题。

作者:
博达
作者单位: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助研江西省南昌330077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