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广西社会科学 > 僧肇的心体论及其在中国佛性论建设中的地位

僧肇的心体论及其在中国佛性论建设中的地位

广西社会科学
Guangxi Social Sciences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在东晋佛教史上,僧肇的出现代表着"六家七宗"时代的终结,意味着印度佛教已经摆脱了对中国文化的长期依附,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尽管僧肇的心体论思想与真正的佛性论思想还有一段距离,但在印度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无论是他的般若无知论还是万法唯心论,对于竺道生佛学思想的产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 僧肇; 心体论; 般若无知; 万法唯心;
引言:

【引言】在东晋佛教史上,僧肇的出现代表着“六家七宗”时代的终结,意味着印度佛教已经摆脱对中国文化的长期依附,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当然这里说的“独立”是相对的,只是相对而言它能更多地保持印度佛教的本色。据《高僧传》载,僧肇乃京兆人,少而家贫,以佣书为业,外学内典,无不毕览,在弱冠之年即已成为一位很有名气的佛教学者; 后罗什来华,僧肇投其门下,为罗门四大杰出弟子之一。僧肇的佛学著作,现在所能见到的主要有《维摩经注》和《肇论》,另外也可见到少量经序。

作者:
韩国良
作者单位:
南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