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兰台世界杂志 > 清末留美幼童的英语教育探源

清末留美幼童的英语教育探源

兰台世界杂志
Lantai World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正>鸦片战争后,中国封闭的大门被迫徐徐打开,在洋务派人士的主张和推动下,清廷政府逐渐意识到学习和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的重要意义,开展了一项影响深远的选拔幼童赴美留学活动,在国人接受英语教育方面进行了一些早期探索,积累了可供后世参考借鉴的有益经验。
【关键词】 留美幼童; 英语教育; 先进文化; 科学技术; 容闳; 清末; 洋务派; 影响深远; 早期探索; 留学活动;
引言:

【引言】清朝末期开展的留学美国活动,是与容闳的大力提倡分不开的。容闳是广东省香山人,1835 年入德国传教士在澳门开办的教会学堂就读,1842 年该校更名为马礼逊学校,迁往香港。1847 年,在该校校长、美国传教士布朗的协助下,容闳到达美国。容闳在美国读完中学后,考取耶鲁大学攻读英国文学。经过七年的寒窗苦读,容闳顺利拿到耶鲁大学文凭,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因此成为中国受过美国高等教育的第一人。容闳胸怀祖国民众疾苦,在亲身感受到美国的日益强盛和清朝的陈腐落后之后,容闳希望能有更多的中国青年能够像他一样在美国接受先进文化和科技教育,通过掌握先进的技术和本领为国家效力,他认为如果中国青年能够“汲西方文明之学术以改良东方之文化”,那么需要不了多少年,中国就绝对可以“一变为少年新中国”。

作者:
严静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