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在句法歧义研究的相关领域, 一直并行存在着两种重要理论, 一种是再分析模型, 另外一种是竞争模型( Go m pel, Piekeri ng , & Traxler ,2(X) l ) "再分析模型和竞争模型在理论建构方面各有其合理之处, 也都受到相当数量的实证研究的支持, 但在面对越来越丰富的相关研究结果时, 二者还是遭遇到了各自的困境( K upeth e嗯, 20 7 :V an Go m pel,P ie k eri n g & T rax le r , 2 0 1 ; T ra xle r & TO o le y , 2 (X) 7 ;T rax le r,20 08 ) "尽管如此, 但二者仍然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在句子加工领域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影响地位, 由此说明再分析模型和竞争模型的理论内核都有其合理之处( M aeD onal d , 19 93 : Ta bor , Juliano &T an e n h a u s , 19 9 7 :B ola n d & B lo d g ett , 2 0 1 :H sieh , B o -lan d , Z h an g & Y an , 2 0 9 : T rax ler , 2 0() 8 : V a n Go m p el ,R eked ng & T raxler, 200 1 ) "在竞争模型和再分析模型的合理内核及其各自实证研究的基础上, 本研究提出了基于激发点的权变模型"所谓“歧义激发点”, 是指提示人们必须在不同的被择分析之间进行选择的信息点"权变模型认为, 歧义句的激发点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 整个歧义句都没有歧义激发点"在这种条件下, 个体会按照初始自动化采用的意义进行理解, 不会做任何消解歧义的加工;第二种情况是, 歧义激发点在歧义区内出现,即人们在处理歧义区语料的同时会遇到歧义激发点"在这种情况下, 个体会表现出符合/ 竞争模型0关于歧义消解过程的设想;第三种情况是, 歧义激发点在歧义区之后的解歧区出现, 即人们在处理歧义区之后, 在处理解歧区时才会遇到歧义激发点"在这种情况下, 个体在会表现出符合“再分析模型”关于歧义消解过程的设想"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