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企业性质、研发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的实证检验

企业性质、研发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的实证检验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以企业性质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机制为基础,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微观层面数据就企业性质通过研发效率作用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内资企业性质降低了研发投资效率,从而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其中国有企业的阻碍作用最为明显;外商投资企业性质则有利于发挥研发投资的功能,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来自轻重工业分组的回归结果表明,不同行业中企业性质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轻工业国有和私营企业性质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不显著,而重工业企业与总体样本的结果较为一致。
【关键词】企业性质;研发效率;全要素生产率
引言:

【引言】中国经济在经历了近30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依靠资本和劳动等要素投入的粗放型增长开始遭遇储蓄率与劳动力红利的瓶颈,亟需转向依靠技能和科技驱动的集约型增长,因此如何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成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既可能来源于先进生产设备的使用和研发经费投入,也可能来源于出口和融资行为,以及组织结构调整与管理水平的提升。更为重要的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全要素生产率也可以来自于不同企业性质所决定的制度安排。新制度经济学的创始人诺斯指出,一种提供适当激励的制度安排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有效的产权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在不同的所有制结构下,由于产权关系、经营环境和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差别,企业呈现出不同的组织形式、激励机制和生产能力。在产权归属清晰的企业中,监督和激励机制更为有效,由于面对更多的市场约束和竞争压力,企业生产效率相对较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资本市场的逐步发展,我国已形成了国有、私营、股份和外资企业共存的产权多元化发展态势。本文重点研究不同产权属性所代表的企业性质对生产率的影响以及企业性质对生产率的作用机制,这也是我国市场化推进过程中需要明确的问题,也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国外学者关于企业性质与全要素生产率关系的研究较为丰富,且多为来自于不同国家的不同层面样本的实证研究。通过对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的研究分析,一般认为外资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比内资企业高;内资企业中,股份制或私有化的企业性质在一定范围内有利于企业产出增长,并且当股份制或私有化程度超过一定界限时将抑制企业发展;企业所有制的改革能够通过改进企业的技术效率进而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相比而言,国内学者就企业所有制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关系的文献较少,研究集中在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及分解方面。通过对不同类型企业的生产率进行比较,发现不同类型企业的所有制存在差异,且合理有效的产权结构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学习和研发能力,进而促进企业的生产率增长。综观国内外现有文献,有关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主要是从区域、行业层面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和分解比较,部分学者考察了出口规模、研发投入等因素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有考虑到产权结构影响的文献也大多将国有企业产值比重作为变量从行业层面加以分析,从微观层面考察企业性质对生产率影响的文献较少,探讨企业所有制通过何种机制影响企业生产率的文献更为少见。本文将以企业性质影响研发效率进而作用于生产效率的理论机制为基础,根据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微观数据,通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实证检验企业性质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影响途径。同时,考虑不同行业中企业性质对全要素生产率作用的差异,将样本企业按照轻、重行业分类回归和比较,以得到更为可靠的实证结论。

作者:
孙晓华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