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如果说《红楼梦》在一座座文学的崇山峻岭之间可比作珠穆朗玛峰的话,那么,这部伟著的作者无疑就是星汉灿烂的文学星空中最醒目的一颗。按照红学研究中的“癸未说”,今年恰是曹雪芹逝世250周年①,而被称为中华文化“全息图像”的《红楼梦》研究,早已成为一门显学而为世人普遍关注。从红学流派发展史的角度看,《红楼梦》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最重要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阶段。一是古典红学阶段,这个阶段以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经历为起步,包括他的亲密合作者脂砚斋在早期钞本上作的自赏型评语及程本面世后形成的导读型评点,还有探究《红楼梦》“真事”的索隐红学。称此为古典红学阶段的原因,是清代红学评点、索隐均是以文本为依托的传统解经模式。二是近、现代红学阶段,这个阶段从王国维引入西方哲学及文艺理论为《红楼梦》的评论树立新典范为起始,而胡适改造乾嘉学派建立的“新红学”成为这个阶段《红楼梦》研究模式的主流。三是当代红学阶段,这个阶段以1954年泛政治化语境下出现的社会历史批评派红学取得正统地位为标志。2013年恰恰是毛泽东写下《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整整60周年,是当代红学的“甲子纪念”。无论红学史家对那场红学运动作何评价,有两点却是研究者相同的立场,即近、现代红学阶段与当代红学阶段是以1954年为分水岭的。由两个“小人物”引发的那场运动无疑是红学史上的重大事件,对以后的《红楼梦》研究甚至整个古典文学格局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拂去历史的烟云重新审视那场重大的红学运动,回顾当代红学60年的历史进程并进行学科走向的展望,对“红学”研究模式的转型与重新建构,无疑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