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论文艺作品对区域旅游形象的隐性构建

论文艺作品对区域旅游形象的隐性构建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学界对旅游形象的研究焦点多集中于对区域旅游形象的官方策划和实务分析。文艺作品作为区域形象生成的一种基底要素,蕴含的丰富意象为区域旅游形象的隐性构建打下了基础,但鲜见对其相关性的专门研究。影响区域旅游形象生成的文艺作品可分为静态和动态两大类,其影响下的区域旅游形象的生成包括文艺作品突出意象、意象构建区域形象、区域形象生成区域旅游形象三个阶段。通过为区域旅游形象打造下的宣传营销提供素材或实现直接营销,助推受众对区域旅游形象的自我构建,赋予区域地方感,塑造区域旅游原生形象,文艺作品实现了对区域旅游形象的隐性构建。
【关键词】文艺作品; 意象; 区域旅游形象; 隐性构建
引言:

【引言】区域旅游形象是促成旅游者动机生成的重要因素。在网络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区域旅游已不再拘泥于“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而是更多通过主动的旅游营销塑造鲜明的旅游形象以吸引旅游者的注意,进而激发旅游动机。各地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来制作花样翻新的媒体旅游广告、平面旅游广告等,这种“刻意”的宣传虽然提高了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但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助推旅游动机的生成却不得而知。值得注意的是,文艺作品虽不是专门的旅游宣传片,但往往富有地域性、故事性、趣味性、描绘性、艺术性,所塑造的形象更深入人心,往往隐性地助推了区域旅游形象的构建和生成。文艺作品通过“移情”、“通感”等作用,在传播的深度上往往优于刻意制造的旅游宣传片,读者记住故事,想象场景,无意中主观构建了区域形象并促成了区域旅游形象的生成。如果说显性的旅游宣传片拓宽了旅游形象的受众广度,隐性的旅游宣传则强化了旅游形象在受众心中的深度。

作者:
刘宏芳;明庆忠;王丹彤
作者单位: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旅游规划研究中心;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