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大学生成人依恋、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

大学生成人依恋、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 E
查看全文
摘要:
【摘 要】为探究大学生成人依恋、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UCLA 孤独量表对326 名大学生施测。结果发现:(1)大学生成人依恋比较积极,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程度均较低。(2)大学生社会支持存在年级和生源地差异,大四学生对支持的利用度显著高于大三学生,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其主观支持高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3)大学生孤独感程度较低,但大三学生孤独感显著高于大四学生。(4)成人依恋与孤独感呈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成人依恋与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5)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对孤独感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对孤独感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6)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在依恋回避和孤独感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关键词】大学生;成人依恋;社会支持;孤独感
引言:

【引言】依恋(attachment)是指个体与他人之间的一种强烈、持久和亲密的情感联系。虽然早期研究将依恋界定于“母亲和子女的情感关系”之内,但依恋理论的奠基人Bowlby强调,依恋是“从摇篮到坟墓”的终生现象,对依恋研究更重要的意义就在于早期依恋的模式和质量是否会对成年以后的人格和心理状态产生影响。现有研究已证实,成年个体同亲人、朋友和性伴侣等亲密对象也能形成类似早期母子间存在的依恋关系,儿童期依恋关系中的核心因素会逐渐嵌入到成人期与同伴(友伴或爱侣)的关系中。尽管依恋行为在童年早期特别显著,但这种行为从婴儿期到成年期可能具有相当的稳定性,[1]并会持续影响个人的情绪体验和人际关系的发展。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是个体遇到困境或紧急事件时他人给予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关心、帮助和支援。社会支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客观的可见的或实际的支持;另一类是主观的可体验到的情感上的支持。此外,社会支持的研究还应包括个体对支持的利用情况。社会支持不仅可以帮助个体应付工作、生活中的问题与危机,还可以通过维持个体良好的情绪体验从而缓冲生活事件对健康的损害。概言之,社会支持对个体的生活质量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孤独感(Loneliness)是当个体感到缺乏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和自己对交往的渴望与实际交往水平产生差距时的一种主观心理感受或体验。[3-4]孤独感的影响渗透到儿童青少年发展、心理健康、个体社会化等方方面面,是导致人们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5] 我国学者对大学生的孤独感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6-7] 指出有相当比例的大学生时常感到孤独,他们的孤独感受和孤独行为表现复杂。消极的孤独感可能会引起抑郁、自卑、害羞等心理健康水平下降的表现。成人依恋与孤独感关系密切,安全型的依恋者会体验到更少的总体孤独感,而非安全型的依恋者会产生更强烈的孤独体验。[8]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也很紧密,研究显示,越孤独的大学生,感受到的社会支持越少,心理健康状况越差。[9]此外,成人依恋类型可能影响到社会支持的可获得性和寻求社会支持的动机。我们认为,以往研究主要局限于双变量关系的探讨,缺乏对成人依恋、社会支持与孤独感三者之间关系的综合考察,比如,社会支持是否可能成为成人依恋与孤独感的中介变量?这种综合考察能够为人们深入理解成人依恋、社会支持和孤独感提供新的信息,也是本研究的目的所在。

作者:
张裕鼎;徐碧波
作者单位:
湖北大学 教育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