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模糊综合评价

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模糊综合评价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省域水平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我国省域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进程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不同水平的地区分布呈现出偏态分布而非正态分布,按发展阶段排列呈金字塔型,全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整体水平不高; 区位因素与经济综合实力较大程度地影响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水平; 部分传统农业生产大省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较低,农业经济效益有较大提升空间。基于此,对相关省份加快发展农产品流通现代化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处于发展阶段的福建等5 省应着力提高整体流通现代化水平,处于起步阶段的新疆等12 省( 区) ,应找准突破口,加强农产品流通的基础设施与市场体系建设,而处于农产品流通节点的四川省应将将农产品流通业作为优先发展的行业。
【关键词】农产品流通; 现代化; 模糊综合评价; 标准值; 区域分布
引言:

【引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四化同步) 。但由于历史原因和资源条件所限,我国农业现代化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四化同步”的一块短板。农业现代化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它不仅包括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也包括农产品流通的现代化,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是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当前,农产品“卖难买贵”交替出现、农民增收困难等问题反映出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发展不够。什么是农产品流通现代化? 怎样才算达到了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 我国现阶段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达到了什么水平? 表现出什么特点? 中国不同地区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差距表现在哪些方面,程度如何? 对上述问题的回答,需要对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进行定量测评与分析。本文旨在构建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标与评价标准基础上,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我国2011 年省域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进行评价。

作者:
涂洪波;赵晓飞;孙剑
作者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湖北大学商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