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结构对合作社绩效的影响—基于组织绩效的感知测量方法

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结构对合作社绩效的影响—基于组织绩效的感知测量方法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在系统梳理合作社绩效研究文献基础上,借鉴企业绩效感知测量思路,提出了符合中国情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感知测量方法,并初步验证了其合理性。运用2009年和2011年在浙江省和四川省所做的田野调查数据,通过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了成员参与下的合作社股权、惠顾和治理结构对合作社绩效所可能造成的影响。研究发现,成员资本和业务参与下的均衡股权和惠顾结构对合作社绩效的正面影响并不显著,成员广泛管理参与下的治理结构可能会对合作社的绩效产生一些正面作用。
【关键词】 合作社绩效; 感知测量方法; 股权结构; 惠顾结构; 治理结构;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7102010702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0JJD790017)
引言:

【前言】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消息,截至2013 年6 月底,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已发展到82.8 万户,实有成员6 540多万户,这些合作社的存在较好带动了农产品销售、相关产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很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并不规范,比如一些合作社销售的农产品半数以上来自于非成员农户,成员资本参与仅限于少数人( 合作社股权集中于少数人手中) ,且普通成员管理参与水平有限( 比如不积极参加成员大会等) ,对合作社实际控制力不足。这就可能使合作社通过销售农产品所获得的增值利润以按股分红的形式落入占有合作社多数股份、掌握组织实际控制权的理事长等少数人手中。这些现象的存在使很多合作社虽然经济效益优良,但普通成员从合作社获得的收益十分有限。这种情况引来实践部门对如何全面正确评价合作社绩效的困惑,引来理论界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不规范、不健康的担忧,还引来社会各阶层对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道路与成效的质疑。

作者:
邵科
作者单位:
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