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20 世纪60—70 年代,全球工业文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这些危机具体表现为环境污染( 如空气和水土污染、固体废物污染以及有毒化学品污染) 、资源短缺( 如能源短缺、耕地减少、矿藏枯竭) 和生态失衡( 如物种加速灭绝、生物多样性锐减、人口暴增等) 。对于这种黯淡的前景,很多人士深表担忧。在雷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 1962 年) 、保罗·艾里奇的《人口爆炸》( 1968年) 和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 1972 年) 等著作的启蒙和影响下,人们的环境意识开始觉醒。1970 年4 月22 日, 200 多万美国人举行了反对污染、保护地球的游行示威。此后,这一天被定位为地球日。1971 年,以反对核武器和保护环境的绿色和平组织成立。1972 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这次会议标志着全球范围环境意识的普遍觉醒。这些事件的发生为环境伦理学的现代建构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和文化基础。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