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论古代假传的文体特点

论古代假传的文体特点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假传",即借鉴史书人物传的写作手法为器、物作传的文体形式。历代假传作品数量众多,记载对象范围广泛,作品形式呈现系列化的倾向。作为融合了史传、杂传、小说和寓言为一体的文体形式,假传在写作手法上,不仅"以史为戏",模仿史传的写作模式,而且融入了小说、寓言中夸张、用典、双关等表现手法,形成了亦庄亦谐的叙事风格。假传通过幽默诙谐的笔墨,寄寓了作者对于自身仕途穷达、道德品行以及社会问题的见解和看法,展现了作者的创作观念和人生社会理想。
【关键词】 假传; 以史为戏; 用典; 双关;
引言:

【引言】传记,即以记载人物言行事迹为主要内容的文体样式,根据记载对象或形式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徐师曾在《文体明辨序说》中说:“自汉司马迁作《史记》,创为列传以纪一人之始终,而后世史家卒莫能易。嗣是山林里巷,或有隐德而弗彰,或有细人而可法,则为之作传以传其事,寓其意; 而驰骋文墨者,间以滑稽之术杂焉,皆传体也。”而对于传记的类型,其认为大体有四:“一曰史传( 有正、变二体) ,二曰家传,三曰托传,四曰假传。”[1]明代贺复征《文章辨体汇选》罗列了七种史传体: “按传之品有七: 一曰史传,二曰私传,三曰家传,四曰自传,五曰托传,六曰寓传,七曰假传。”[2]所以除了以记载人物为主的史传、家传、托传等之外,还有一类特殊的传记形式———假传。所谓“假传”,就是借鉴史书人物传的写作手法为器、物作传,并寄寓作者一定的创作观念和社会理想。“假传”滥觞于唐代韩愈的《毛颖传》。《毛颖传》以记载人物传记的写作形式为“毛笔”这一物品立传,全文以史传笔法介绍了毛颖的家族、籍贯、出身,以及毛颖入宫受用,得幸升迁,最后老而失宠被弃的仕宦经历,篇末还有太史公的议论,文章以嬉笑幽默的笔触抨击了统治者的“刻薄寡恩”,渲泄其怀才不遇的愤恨。韩愈在游戏笔墨之下寄寓了深沉的政治感慨,使文章不仅具有文学的娱乐功能,而且还有“若捕龙蛇、搏虎豹,急与之角而力不敢暇”[3]的审美效果,包含了气盛言直、幽默诙谐的美学风格。自《毛颖传》之后,假传作品大量涌现,仅明代的假传作品就有200 多篇; 所传物品也是五花八门。一方面,假传记载的范围扩展到了日常生活中的各类物品,记载的对象大多是文人士大夫的书斋必备物品和日常生活用品,例如苏轼《万石君罗文传》、洪刍《陶泓传》、徐珊《太钝生传》为“砚”立传; 李纲《方城侯传》、陈造《蕲处士传》为“棋局”立传; 秦观《清和先生传》、唐庚《陆婿传》、刘跂《玉友传》、任士林《真一先生传》、刘启元《陆生传》、林金《曲蘖生传》为“酒”立传; 刘子翚《苍庭筠传》、杨维桢《抱节君传》、洪璐《管若虚传》、宋琬《竹尊者传》为“竹”立传; 邢良厚《黄华传》、马揖《蘜先生传》、杨维桢《黄华先生传》为“菊”立传等。除了文人的日常生活用品,明代的一些假传还巧立名目,为一些日常生活中人们深恶痛绝的老鼠、跳蚤等立传,如胡文焕《玉衡侯传》为老鼠立传,陶泽《欧阳憎传》为蝇立传,《辛螫传》为蚊立传,《混沌迟传》为虱立传,《毛隐传》为蚤立传等。

作者:
娄欣星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文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