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神助:文才禀赋性特质的灵异演绎

神助:文才禀赋性特质的灵异演绎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Liberal Arts Edition)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从魏晋开始,中国文学史中便不断出现类似刘勰梦攀锦绣、江淹梦索笔等文学关乎神助的传说。其主要形态在神梦之外,还有神遇、神授等。理论界过去对这个言说系统关注不多。事实上,这些与文人才子相关的奇闻异事皆流行于文才崇拜之际,皆关乎文人才子的天资与灵气,它实则是在以一种非理论的“神助传说”形态演绎文学之才所具有的审美品质:文才虚灵而神异,可资创生幻化;文才源自禀赋,如得自天,不可更定,因而珍稀瑰奇。
【关键词】神助;文才;虚灵性;禀赋性
引言:

【前言】进入文艺领域的文才具有以下四个审美特征:禀赋性,才有其分;虚灵性,才有所能;破缚性以及诗有“别”才的“别有”性。其中禀赋性是诸般审美品质中最为根本的特征。禀赋性包括以下具体内涵:性中具备,如由天而得;自然之具,人力不能更定,彼此又各不相同。魏晋之际,承接两汉才性之论,经过玄学才性之辨的提升,才不仅完成了文艺审美范畴的转型,而且在魏晋六朝之际掀起了中国第一个文才崇拜的热潮。与这个热潮相呼应,六朝之际同时出现了类似谢灵运梦谢惠连而文思精进、江淹梦人索神笔彩锦、刘勰梦攀采锦绣等相关神异传说,后人统称之为“神助”。六朝之后这种神助传说绵延不断,形成了对才子文人极尽涂饰与神化的一个言说体系。理论界过去对这个言说系统关注不多,或以其不经,或笑其夸饰,于是这些资料基本停留于谈资。事实上,这些与文人才子相关的奇闻异事始发于中国历史文才崇拜之际,流行于文才崇拜时代,皆关乎文人才子的天资与灵气,它实则是在以一种非理论的“神助传说”形态演绎文学之才所具有的审美品质:文才虚灵而神异,可资创生幻化;文才源自禀赋,如得自天,不可更定,因而珍稀瑰奇。

作者:
赵树功
作者单位: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