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地方政府公共投资融资困境、债务风险与对策

地方政府公共投资融资困境、债务风险与对策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Liberal Arts Edition)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公共投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投资带来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也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一方面,我国过去的公共投资领域累积了大量的政府债务,另一方面,未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仍需保持较大规模的公共投资。而融资困难多、债务风险大是地方政府公共投资急需解决的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规范投融资行为、整合资源、分类控制,从而缓解地方政府公共投资融资困境、系统控制政府债务风险。
【关键词】地方政府;公共投资;融资;债务风险
引言:

【前言】自2012 年底以来,西方的一些评级机构、媒体和投资人开始唱空中国经济,穆迪、惠誉、标准普尔等三大国际评级机构先后表示对中国经济的忧虑,甚至下调中国信用评级。先是2012年底惠誉将中国评级展望列为负面,穆迪随后发布报告称“中国地方政府近期越来越多地利用政府信托合作产品为资本项目融资,继续增长会对部分地方政府的信用质量产生负面影响”。2013年4 月,穆迪将中国政府债券的评级展望从正面转为稳定,标准普尔称“中国将不得不为经济刺激政策付出代价”,惠誉则宣布将中国的长期本币信用评级从“AA-”调降至“A+”,国际评级机构唱空中国经济理由主要是直接影响地方政府公共投资的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影子银行风险、地方政府负债、财政收入滞涨等因素。而在公共投资领域,也的确存在诸如投资结构不合理、建设规划不协调、投资所形成的资产利用率低、资金浪费严重、平台企业再融资能力弱、债务风险大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会影响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严重的话还有可能引发债务危机乃至经济危机。2008 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债危机成了影响欧元区经济复苏挥之不去的阴影。欧债危机正是在欧洲经济受金融危机的冲击而不断走弱时,三大评级机构连续抨击欧元区多国的主权债务并连续下调信用评级的情况下发生的。虽然国际机构的评级不是欧债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但评级显然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2010年第一季度开始,我国GDP 增速逐季下降,特别是2012 年开始经济弱势更加明显,西方在这种情形下唱空中国经济,我们应该引起高度重视,避免重蹈欧债危机的覆辙。

作者:
刘晓斌
作者单位:
宁波大学职教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