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福州温泉旅游休闲产业转型升级与空间优化

福州温泉旅游休闲产业转型升级与空间优化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福州金汤文化历史悠久、业态丰富。温泉资源在中心城区集中、在区域内部普遍存在是福州温泉旅游休闲产业的主要特点。着重从区位选择、用地规模、空间结构等角度对公共澡堂型、商务会所型、度假景区型、旅游综合体型等温泉旅游休闲产品的发展业态进行梳理。以空间优化为视角,提出以生态保护、空间挖潜、功能拓展、服务整合、效益提升为目的的空间优化思路。在此基础上,针对都市温泉区、郊区温泉带、温泉游憩网提出具体的空间优化方向和产品转型路径。
【关键词】温泉旅游休闲产业; 福州; 空间优化; 转型升级
引言:

【前言】游休闲产业是集购物住宿、休闲娱乐、健康养身、文化创意、旅游代理、会议会展、特色展示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产业[1]。伴随着《国民旅游休闲纲要( 2013 - 2020 年) 》的出台,基于健康、文明、环保理念的“国民旅游休闲”将走上规模扩大和品质提升的道路[2]。在温泉旅游休闲产业加快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如功能形式单调、缺少鲜明特色、缺乏合理规划、空间恶性竞争、产品同质重复等问题,不利于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对温泉旅游和开发的研究方兴未艾,已有学者从主题定位、开发模式、兴衰重构、构件和环节设计、资源移动、产业联动等多角度进行研究,成果显著[3 - 9]。目前的研究主要偏重于宏观产业层面的探讨,具有较强的规划性和指导性,然而对温泉旅游产业的空间竞合、新兴温泉旅游地的区位选择等论述甚少[10 - 11],且大都忽略了空间因素及其影响,较少关注空间优化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具有代表性的成果较少,如樊亚明等研究了广东省温泉旅游地的空间结构,认为资源禀赋、客源市场、交通条件以及消费结构变化促进了温泉旅游地的演化[12]; 蔡卫民等在对湖南省温泉旅游资源、旅游流进行考察的基础上,确定了点轴渐进发展的空间布局模式[13]。温泉旅游休闲产业的资源接近性、地点固定性、空间占用性等特殊区位条件既影响了温泉所在地城市旅游产业的空间布局和结构,同时又是城市空间不可分割的部分,对城市的经济结构、环境质量、消费市场的重要影响不言而喻。笔者选取福州温泉旅游休闲产业作为考察对象,原因在于: ( 1) 福建省位于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菲律宾板块结合部形成的台湾地热带,是温泉大省,温泉数量位居全国第四,温泉密度位居全国第三; ( 2) 福州拥有特色鲜明的“金汤文化”,自晋起就有“筑池沐汤”的传统。2011 年,福州入选首批“中国温泉之都”,永泰、连江获得“中国温泉之乡”的称号,温泉成为福州一张重要的城市名片,也给温泉旅游产业带来升级转型的契机。但长期以来,由于分散开发、各自为政,福州温泉产业始终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同时,面临产业规模有限、项目业态单一、基础建设不足、服务人才欠缺等问题。因此,选择福州进行温泉旅游产业区位优化与转型升级模式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作者:
郑蔚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