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以研究毛泽东而闻名于世界的美国学者施拉姆( Stuant R. Schram) 曾说过: “二十世纪的重要人物几乎没有谁像毛泽东那样受到极不相同的各种各样的评价。”[1]( P3) 关于毛泽东时代的历史遗产及其影响的评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众所周知,在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76 年毛泽东逝世这段被国外学者称之为“毛泽东时代”的历史时期,中国为了实现宏伟的目标而进行了极为艰辛的努力和奋斗,取得了许多重大的进展,形成了许多至今看来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仍然具有重要价值的成果。然而,与此同时,由于在重大的选择与努力方面亦出现了重大的失误,致使中国的发展走了许多弯路,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正如苏珊·奥格登( Suzanne Ogden) 所说,“中国1949 年以后的历史决不是一部失败史,而是既有某些非凡的成功,又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鉴于中共在1949 年所面临的社会经济条件,他们所取得的各项成就是令人吃惊的”。[2]国外学术界对于毛泽东时代给中国留下了什么样的遗产,究竟该如何评价毛泽东时代所留下的历史遗产,这些历史遗产对于毛泽东逝世后的改革又有着怎样的影响等问题的探讨,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俄国学者巴赫金认为,“在文化领域内,外在性是理解的最强有力的杠杆。异种文化只有在他者文化的眼中,才得以更充分和更深刻地揭示自己”。[3]或许,借助“他者”的视角会让我们对毛泽东时代的历史遗产有更为清醒而全面的认识。基于此,本文拟以美国学者视阈中的毛泽东时代历史遗产为研究对象,梳理、分析美国学者如何评说毛泽东时代的历史遗产及其对其后中国改革的影响。限于学识,必有不少疏漏和舛误之处,恳望学界同仁指正。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