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托马斯•胡德诗歌风格的多样性

托马斯•胡德诗歌风格的多样性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 Tech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在英国诗歌史上,介于华兹华斯和丁尼生之间的以幽默诗人身份而著称的托马斯•胡德(Thomas Hood,1799~1845)不仅创作了颇有济慈风味的《我记得,我记得》、《玫瑰花开的季节》、《秋颂》等浪漫主义诗篇,还在人生暮年创作了针砭时弊让欧美读者饱含眼泪的人文主义诗篇《衬衫之歌》、《劳工者之歌》、《叹息桥》等。通过他犀利的诗行,他和狄更斯、萨克雷、盖斯凯尔夫人一道喊出了英国社会的良心。胡德的诗触及了诗歌的不同领域和流派,其诗歌风格的多样性使得他成为他那个时代最富才华和最具影响力的诗人。狄更斯认为他“是一个强有力的人—即一个诗人所拥有的惊人的力量和天赋”[1]10。萨克雷称之为“一个真正的天才和诗人”[2]44。
【关键词】幽默诗人;浪漫主义;人文主义;公众诗歌
引言:

【引言】英国诗人托马斯• 胡德( Thomas Hood ,1799-1845)的一生在贫困和疾病中度过,但他不仅创作了充满阳光温情的浪漫诗篇,诙谐的幽默诗作更是他的名片,此外他充满人文主义的公众诗篇《衬衫之歌》、《劳工之歌》、《叹息桥》等让许多英语读者满含眼泪,充满惊叹。他的好友兰姆(CharlesLamb,1775~ 1834)说他是个“多产的天才[1]10”。然而对于他的研究并不多,在国内迄今还没有一篇关于他的论文。托马斯•胡德的文学生涯起始于当时最著名的文学期刊《伦敦杂志》(London Magazine 约翰•司各特(John Scott,1783~1821)创于1820 年,1821 年约翰死于决斗,胡德成为副主编),结束于《胡德杂志》(Hood Magazine 1844~1845)的编辑任上,勃朗宁( Robert Browning 1812~1889 )、狄更斯(DickensCharles 1812~1870)等是该刊的投稿人。1827 年托马斯•胡德发表他的诗歌集《仲夏仙子的呼吁》(thePlea of Midsummer Fairies,1827 )的时候,“浪漫主义诗潮已趋于沉寂,济慈(John Keats,1795~1821)、雪莱( Percy Shelly 1792 ~1822)和布莱克(WilliamBlake,1757~1827)) 相继离世,柯勒律治(SamuelTaylor Coleridge,1772~1834) 也封笔, 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也只发表些平淡的诗歌”[3]3。

作者:
徐艳萍
作者单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26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