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基于ISM方法的煤矿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ISM方法的煤矿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为了提高煤矿应急救援能力,基于已有文献和国家安全法规,凝练出40个煤矿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指标。利用ISM方法,建立各评价指标间的邻接矩阵、可达矩阵,最终得到了煤矿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图。结果显示,40个评价指标共分为四级,以危险预防、应急救援准备、应急救援减灾和善后恢复四个方面,细分出36个下级指标;救援队伍、救援物资、救援设备、避难场所、技术支持和应急预案等指标在评价体系中处于基础和重要地位。研究结果为评价煤矿应急救援能力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解释结构模型(ISM); 煤矿企业; 应急救援能力; 评价指标体系;
引言:

【引言】煤矿生产是一个集人员管理、机械、采矿技术、地质条件和自然环境于一体的复杂系统,煤矿事故发生的机理、途径和实况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1]。因此,煤矿事故一旦发生,应急救援工作重如泰山。但我国煤矿应急救援工作发展较缓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于煤矿应急救援能力的评价研究较少,评价指标的研究更是微乎其微,以至于没有更好地提高煤矿应急救援能力。煤矿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的基础和标准,所以总结合理的评价指标、明确各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构建有效的评价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
杨力;王蕾
作者单位:
安徽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安徽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