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驾驶舱与客舱的交流障碍分析

驾驶舱与客舱的交流障碍分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驾驶舱与客舱的交流对飞行安全有重要意义,可以预防事故的发生,减少事故的损失。由于双方性别、职业文化的差异,驾驶舱和客舱间的交流可以视作一定意义上的跨文化交流。双方的观念、态度等主观因素和压力,以及有形和无形的隔离阻碍了两者间的交流。航空公司和机组成员个人都应增强交流的意识,形成积极交流的态度,采用培训、联合练习、自我总结等方式消除障碍,提高交流能力。
关键词: 驾驶舱;客舱; 交流障碍
引言:

1976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N ASA)建立了飞行安全报告系统( ASRS)。随着对事故和事故征候的调查展开,情况逐渐清晰: 机组的技术能力很少会成为事故征候的唯一原因,同时驾驶舱机组内部通常缺乏沟通。[ 1] 242近年来,客舱机组在安全方面的工作得到了更多的重视。乘务人员和飞行人员的协作配合问题与飞行安全息息相关,成为航空安全领域的一个主题。两个机组“存在历史、组织、环境、心理以及规章方面的诸多因素,它们会导致驾驶舱机组和客舱机组之间的误解,产生质疑态度并导致相互之间沟通不畅。” [2 ]2571979年, N ASA提出了驾驶舱资源管理训练理念,以加强驾驶员之间的配合与机组间的协作,减少飞行中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失误。后来,驾驶舱资源管理的概念逐渐扩大到整个机组的管理,强调驾驶舱与客舱之间的交流和协作。1985年, FAA人为因素研究计划提出要提高驾驶舱和客舱机组之间沟通和协作的有效性。“机组的协作不仅在发生紧急情况时非常关键,在正常运行时也非常关键…… 尽管他们是作为两个不同的机组进行培训、排班以及被认为是两个独立的机组,但是驾驶舱和客舱机组成员应当作为融为一体的机组成员工作。”

作者:
肖芸
作者单位: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