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关于古玉的研究,先民们在玉石器物创制之后不久就开始了,并有了关于玉名、玉器以及玉之用等各方面的经验积累,被誉为“五经无双许叔重”的东汉经学家许慎在他的《说文解字》中对这些经验进行了相当谨严的概括。黄侃在谈及《说文解字》部首编排问题时说:“许书列字之次第,大抵先名后事。如‘玉’部,自‘璙’以下,皆玉名也;自‘璧’以下,皆玉器也……殿之以‘灵’,用玉者也。”可见古人对玉的认识及分类细度极为详审,要想对古玉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可以从对这些器物的语言学符号标识———文字的分析入手,辅之以文献参证,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红山文化区兴隆洼遗址和牛河梁遗址均出土了很多玉器,包括玉璧、玉玦、玉琮、玉璜、玉佩、玉箍等,这些名称的来由源自于该器物本身所具有的内部结构的语言学外在标识。先民们通过对各种不同器物的“实”反复揣摩,采用一个恰如其分的“名”来标识该类玉器的共有特征。这样,后人就可以根据这些玉器的类别名,来推知其形态及大体状貌。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